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

音響空間二十要(五)

延續上一篇文章:音響空間二十要(四)

十七要:各處角落做斜面
原文摘錄一個房間有四個牆角,這四個牆角都是積蓄低頻能量最強之處,如果能夠將角落的低頻能量適當打散降低,會有助於整體聲波的均勻分佈。要如何降低角落的低頻能量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天花板到地板做個斜面,讓直角角落轉變成斜面。
斜面到底要多大?不一定,越寬的斜面能夠讓越低的頻率「轉向」(斜面的尺寸要大於想要處理頻率的波長),越窄的斜面所能處理的頻率就越高,您要怎麼做都可以。不過不要忘了,斜面裡的空腔一定要塞滿玻璃纖維棉。
如果角落不做斜面,改做弧面可以嗎?弧面比斜面更好,但是一樣要將空腔塞滿。樑柱下方的直角是否也要做斜面或弧面?做了更好,不做也可以(如果沒有嚴重的高頻鈴振聲)。其實樑柱下的直角可以將捆狀泡棉或玻璃纖維棉固定在那裡,再以漂亮的布料做框架美化外觀,這樣效果就很好。


十八要:複雜細緻白做工
原文摘錄1有些人將空間的表面處理做得很繁複,很細緻,如果說這是為了美觀,那倒無可厚非;如果說是為了空間處理,那可能就是白做工了。什麼叫做複雜細緻的做法?有些人喜歡做許多小鋸齒表面或小曲面,甚至特別的造型,並且期待這些做法可以「擴散」聲波。
更進一步說,如果您想利用斜面來改變低頻的行進方向,降低低頻峰值的產生,那就要有非常大的斜面。但是,非常大的斜面(例如以木板釘成)不僅木板本身的重量會吸收中頻或低頻(是木板重量而定),而且空腔還會助長所吸收的量。
原文摘錄2再來說到細緻的造型或鋸齒線條。從波長的理論來觀察,細到三、五公分的鋸齒線條能對什麼頻率產生改變方向的作用?以3公分為例,它僅能作用11kHz以上的高頻,而11kHz以上的高頻很容易在空氣中就被自然吸收了,當然也很容易被軟質材料吸收,根本就用不著請木工做那麼複雜的造型。再者,這麼高的頻率其實我們不需要特別處理,我們首要處理的是大約2kHz -4kHz的高頻,因為2kHz-4kHz的高頻段如果量感太多,就會造成刺耳的感覺。


十九要:木作空腔愛又恨
原文摘錄許多人喜歡用木料來做音響空間的聲音處理,這沒有什麼不對,但木作造型充滿陷阱,讀者不可不察。前面一直強調,木材(木板)本身會因為重量的不同,空腔的大小而吸收不同的中頻、低頻,假若聆聽空間內木作造型太多,又不牢固,很容易就會吸收過多的中頻或低頻,造成低頻基礎不夠紮實,中頻人聲瘦小的常見缺點,這是我們「恨」的部分。
要知道,音樂規模感的大小與低頻的量有很大的關係,低頻量感充足,音樂規模感聽起來就龐大,反之音樂規模感縮小。再者,如果中頻人聲瘦小,幾乎影響所有的樂器形體,細瘦的樂器或人聲形體基本上就是嚴重的「失真」,它會讓我們在聆聽音樂時聽到扁扁薄薄的聲音,而非有形體的美感。此時,小喇叭變得更小,大喇叭所發出的聲音也像極了小喇叭,更不要說聲音的「寬鬆」了。不要忘了,「寬鬆」是自然樂器的特質,也是音響器材必須表現的聲音美感。
我的經驗是:除非您想拿木作造型或空腔來吸收過多的低頻,否則盡量少用(不是完全不用)木作造型與空腔。拿木作造型或空腔來吸收低頻好不好用?好用!但是,不要忘了前面所說,您很難控制精確的頻率以及吸收的量感。
看到這裡,您一定會認為木作與空腔有百害而無一利,所以應該絕對摒棄。其實不然!假若一個聆聽空間裡面都是硬牆,那麼低頻一定會因為硬牆的強烈反射而硬梆梆、轟轟然,此時不僅低頻Q度與彈性全無,而且無法開大音量。如果低頻能夠得到適當的吸收,才會發出既Q又軟又有勁道有彈性的低頻,這就是我們「愛」的部分。所以巧妙利用木作與空腔(例如櫃子也是空腔)來適度吸收低頻還是有其必要。至於到底要如何運用,那就存乎一心了。


二十要:喇叭大小看空間
原文摘錄五坪的小空間用大型落地喇叭適合嗎?不太適合!為什麼?一來落地大喇叭所發出的低頻能量不容易處理,而且小空間所能「完整」再生的低頻波長也有限制。與其花大錢買落地式喇叭,倒不如買較小的喇叭,如此不僅可以聽到更平衡的高、中、低頻,還能擁有很好的音場表現。
大空間適合用小喇叭嗎?許多人一定認為大空間會讓小喇叭的低頻變單薄,聲音能量不足。理論上如此,實際上卻因為大空間牆面距離遠,對喇叭的反射音干擾降低,使得小喇叭能夠表現出更平直的頻率響應。此時,由於聽到更自然的低頻衰減,反而會讓聆聽者覺得低頻段的延伸更好。所以,我贊成大空間中使用小喇叭。當然,最好的選擇是大空間中使用大喇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