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9日 星期日

市售吸音材之耐燃性

1.PU、PE泡棉:易燃而快速融化,燃燒產生濃煙而溫度變高易爆炸,使用非常廣泛,耐用度較差二年慢慢風化掉屑,目前有耐燃型,真的耐燃一試便知,取一瓶中油去漬油倒2CC至棉上,點燃依然快速融化,是助燃又自燃材。

2.玻璃纖維棉和岩棉:易掉屑進入皮膚表面全身發癢,更危害人體的呼吸道及肺部,衹進不易出。台灣在保冷保溫業界最多人使用,也有用於吸音(常常被稱為隔音棉),單價便宜,是屬於無機材不助燃不自燃。。

3.美耐皿棉:神奇好擦拭,又稱三聚氰胺樹脂或蜜胺樹脂美耐皿在遇到高溫時,會釋放出大量的『三聚氫氨』,這種物質會對人體有害」,美耐皿餐具只要超過40℃或添加醋等酸性物質就會溶出三聚氰胺,是不助燃不自燃材。

4.特殊發泡棉:吸音棉是高科技產物,材質非常柔細軟質,與矽膠材質近似,但延伸性比矽膠強50倍,六種材料當中成本最高,取一瓶中油去漬油倒2CC至棉上,燒完成碳化狀不導熱之後,去觸摸不會燙手,是不助燃不自燃材。

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

耐燃等級介紹

耐燃等級定義:

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一條第二十四款之規定:係為混擬土、磚或空心磚、瓦、石料、人造石、石棉製品、鋼鐵、鋁、玻璃、玻璃纖維、礦棉、陶瓷器、砂漿、石灰及其他類似之材料,經中央主管建築機關認定合格者。
依照材料燃燒性能之定義:耐燃一級材料係指在火災初期﹙閃燃發生前﹚時,不易發生燃燒現象,亦不易產生有害的濃煙及氣體,其單位面積的發煙係數低於30,同時在高溫火害下,不會具有不良現象﹙如:變形、熔化、龜裂……等﹚之材料。
依照材料檢驗方法之定義:耐燃一級材料應進行中國國家標準CNS 6532 311「建築物室內裝修材料之耐燃性檢驗法」之表面試驗及基材試驗,並符合規定經判定合格者。
耐燃一級之排氣溫度不得超過標準溫度曲線、耐燃二級之排氣溫度曲線超過標準溫度曲線面積不得大於一百℃×分、耐燃三級之排氣溫度曲線超過標準溫度曲線面積不得大於三百五十℃×分。

耐燃一級之發煙係數不得超過三十、耐燃二級之發煙係數不得超過六十、耐燃三級之發煙係數不得超過一百二十。
另耐燃一級加試基材試驗,置於攝氏七百五十度加熱爐中二十分鐘,其溫度不得超過攝氏八百一十度。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列檢之耐燃(防焰)室內裝修材料,依檢驗方式不同,核發之證明有合格證書及驗證登錄證書二種,均得依其所載耐燃等級對照辦理。
內政部91.6.4內授營建管字第○九一○○八三九六二號函依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前揭函,略以:
一、耐燃(防焰)室內裝修材料業經公告為驗證登錄及監視查驗兩種檢驗方式,監視查驗方式者須逐批報驗並經檢驗合格後,由該局核發該批耐燃(防焰)室內裝修材料之查驗證明(即合格證書),驗證登錄係申請人事先將其商品取得型式試驗報告後,並指定符合性評鑑程序之相關資料及技術文件向該局申請辦理,經審查符合者,准予登錄,發給商品驗證登錄證書,該證書有效期間為三年,可一證多次使用。
二、除「檢驗合格證書上有關壁紙、壁布之耐燃等級標示,不得比照為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及舊有建築物防火避難設施及消防設備改善辦法等建築法規所稱不燃材料、耐火板或耐燃材料」前經本部九十年三月八日台九十內營字第九○○三四八○號函(收錄於本部營建署編之九十一年版「建築技術規則解釋函令彙編(建築設計施工編)」p.259)釋示在案外,配合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制度之變更,室內裝修材料之耐燃性能得以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核發之驗證登錄證書作為證明文件。

2011年6月10日 星期五

聲學小常識-音高的演進

一次好的演奏,最基本的必要條件就是要有調音準確的樂器,現代的樂器再調音時相當的便利,只要使用調音器調整即可,而現代的調音器更可以把聲音數位化,讓我們可以輕易得知聲音的頻率。但在數位化以前,人們是怎麼判斷音高的呢?讓我們看看音高演進的歷史吧!!

以下內容節錄自維基百科


歷史上,人類使用過許多不同的頻率來當作音高的基準。而且人類也發明了許多不同的音高系統,由基準音高出發定義其他音高的頻率。

十九世紀前
在19世紀前,人類並沒有在標準化音高上下過很大的努力,因此在歐洲內音高的標準差異極大。這個差異不只存在於兩國之間或兩個時代之間,甚至在同一個城市中都有可能不同。舉例而言,一個17世紀的英國教堂管風琴,使用的音高可能就比同城市中平民使用的鍵盤樂器低了五個半音。
就算在同一個教堂中,隨著時間的流逝,管風琴在經過調音以後其音高也會與過去不同。簡單來說,管風琴管的末端可能被敲擊成內彎如錐體或外彎如漏斗,前者提高音高,後者則降低。經過不斷的調音後這些管子漸漸有所磨損,因此需要截除一部份,此舉更會將整台管風琴的音準提高。
藉由檢驗過去的音笛、管風琴或其他樂器,我們可以瞭解一些關於音高的更迭。舉例而言,在1720年的英國音笛演奏中央A的頻率為380赫茲,而巴赫在漢堡市、萊比錫及魏瑪等地使用的管風琴則以480赫茲表示同一個音符,這兩者約差四個半音。換句話說,1720年的英國音笛演奏的A音在巴赫的時代,會被認為是F音。
自18世紀早期,音叉(於1711年發明)的使用確實為音高帶來了一個可靠的標準,然而差異仍然無法避免。比方說,韓德爾在1740年使用對應為A音的音叉,其頻率為422.5赫茲,但在1780年時他使用同樣對應A的音叉則有不同的頻率:409赫茲,後者低了將近一個半音。不過,到了十八世紀末,中央C上的A所使用的頻率漸漸地演進成在400赫茲到450赫茲之間。
上面提到的頻率乃是經過現代儀器測量所得,當時的音樂家並沒有方法得到如此準確的數值。雖然馬蘭·梅森在16世紀早期便對聲音的頻率有了初步的瞭解,直到十九世紀,在德國物理學家約翰.施布雷(Johann Scheibler)在1830年所做的努力之前,人們都沒有足夠精確的科學方法測量頻率。至於用赫茲取代每秒循環次數(cps, cycles per second),則是直到20世紀才做出的改變。

音域

隨著歷史發展,樂器有了顯著的成長,伴隨此成長,音高也有升高的趨勢。這種「音域擴展」可能來自於樂器間的競爭,每個樂器都希望能夠發出相較於對手更美麗、超凡的音色。此趨勢對於管樂器工匠們亦然,一位工匠後期製造的樂器通常比起他之前的作品有著更高的音高。
然而音域的擴展對音樂作品而言只是一個麻煩,因為記譜法便決定了作品的音高。也因此,在西方音樂歷史中,結合了大量管樂器及使用記譜的作品一直大大限制了音域擴展這個事情。
經過一些事件後,音域擴展這件事變得越來越不可收拾使得人們必須找出解決辦法。17世紀初,麥可·普萊托里士在他的百科全書:Syntagma musicum中提到這件事情的影響,由於音域實在太高,歌手在吟唱時喉嚨都因此嚴重縮緊,而魯特琴家與六弦古提琴手也常常抱怨那些斷裂的弦。在這裡面他陳述的音域代表當時的狀況,德國,至少在他所居住的區域,音域比起現在至少比起現在高了小三度(也就是三個半音)。解決辦法林散且區域性,不過一般都涉及到對人聲、管風琴("Chorton")以及室內樂("Kammerton" )建立個別的音高標準。對於那些結合其中兩者的作品,如在一個清唱套曲中,歌手與樂手在表演時可能基於不同的調上。這個系統讓音域擴展這個問題在兩個世紀內漸漸失去能見度。
直到管弦樂團出現後,音域擴展又出現在歷史的眼光之下。我們可以藉由音叉的改變來發現音高的提升。在1815年,德勒斯登歌劇院中使用的A頻率為423.2赫茲,七年之後,同一個地方使用的A音卻升高為435赫茲。在米蘭的斯卡拉大劇院中,這個中央C上的A甚至高到451赫茲。



十九與二十世紀的標準
對於音高提升的現象最大的反對勢力來自於歌手,他們抱怨這樣的趨勢只是增加他們聲音的緊張。由於他們的反對,法國政府在1859年2月16日通過了一個法案定義中央C上的A為435赫茲。這是把音高尺度標準化的第一個嘗試,法文稱為diapason normal(標準音域)。這個標準之後在法國之外也非常流行,隨著時間發展它漸漸從法國音高、大陸音高,最後甚至被稱為國際音高。(然後後者應與下面提到的1939年定義之「國際標準音高」分別。)
這個標準音域使得中央C的頻率調整為約258.65赫茲。而另有一個稱為「哲學的」或「科學性音高」的音高標準,把中央C定義為256赫茲(也就是28 Hz),為此必須把A音調為約430.54赫茲。由於此法提供了一些數學上的便利,所有的C音都是二的次方,因此也得到了些支持者。不過比起A = 435赫茲,此法並沒有得到官方的認可,也因此沒有被大量採納、使用。

市售吸音材比較

吸音材種類
代表性材料
吸聲特性
吸音率
多孔性
玻璃棉、岩棉、泡棉、礦棉、
麻織與棉纖維等吸音材
具不錯的中高頻吸音能,背後預留空氣層有助低頻吸音能力提升。(多孔性材料多依材料厚度決定材料之NRC,亦即材料厚度越厚,吸音係數則越高)
0.4 - 0.9
板狀
合板、石膏板、塑膠板、金屬板、水泥板
吸收低頻較有效。(此種材料對低頻效果佳,但中高頻以上效果較不佳,目前噪音控制較少使用此種材料。)
0.2 - 0.4
穿孔板
穿孔石膏板、穿孔合板、穿孔鋁板、穿孔鋼板、細孔板
一般使用狀態吸收中頻,與多孔性材料配合使用時吸收中高頻,背後預留空氣層還能吸收低頻。(穿孔率建議盡量不超過20%)
0.5 - 0.7
超微孔板
SoundMicro
超微孔吸音鋁板
超微孔綠建材吸音鋁板
屬於吸收全頻特性,可藉由控制背後空氣層厚度,削減低、中、高頻音能
0.7 - 0.9

2011年6月8日 星期三

生活小常識- 人與聲音

聽力頻率範圍一般在20~20000 Hz,3dB便可分辨。
●靈敏的聲音頻率範圍在2000~6000Hz之間,以4000Hz左 右為(最大響度級)
●語言帶則大約為500~2000 Hz
●人類可發音的頻率範圍100Hz~10000Hz
●人耳的感覺臨界值120dB,疼痛臨界值140dB(聽覺細 胞開始壞死)。
●年紀越大,對於高頻的聽力損失比低頻大。
例如:70歲男人與40歲男人聽力臨界值改變值比較(男女稍不同)。
  年齡         
1000Hz
2000Hz
3000Hz
4000Hz
40
2dB
4dB
8dB
10dB
70
14dB
25dB
35dB
42dB

2011年6月6日 星期一

聲學小常識-無響室(Anechoic Chamber)

無響室(Anechoic Chamber),是用來測定振動、轉動或壓縮類等機構在暫態或穩態下所產生音量的特殊聲波無反射實驗室,故無響室又名聲波無反射室。無響室一般均建立在一較安靜之場所,其目的在防止環境背景噪音 (background noise) 。
應用在資訊家電、電聲音響產品之電聲性能、麥克風測試與評估及執行生理聽覺方面之研究等一個不可或缺之聲學環境。

因應不同之使用需求亦可分為半無響室(Hemi-anechoic chamber)及全無響室(anechoic chamber),差別在於全無響室內部表面皆具有吸音材料,地板部分則使用網狀地板懸架於吸音楔之上;而半無響室則是在地板上使用聲音完全反射的地板代替吸音材料。
在全無響室中,音源放置在接近待測物的位置,最好為無響室中心點;在半無響室中,音源放置於反射地板上,反射地板與音源的輻射表面的距離愈近愈好,以避免聲像音源的干涉,確保音源為無方向性,誤差小於1 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