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游泳池的噪音控制 - 台北市靜心國小

過去若我們要對室內空間進行噪音控制時,通常會使用吸音棉讓聲音在通過時被分散瓦解,繼而減低音量。但這套方法碰到室內游泳池之類的高濕度空間時,也不太適用,因為在這類型的空間中,吸音棉也會變成「吸水棉」,它會吸收空氣中的水汽,而導致吸音效果大幅降低,甚至產生材質劣化影響外觀。

那麼,要如何不使用吸音棉卻又要達到吸音效果呢?SoundMicro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我們在游泳池的天花板架設了大量毋需任何吸音棉的SoundMicro吸音障板,陣列排列的形式,恰可與游泳池水道上下呼應,形成完美搭配。

燈具的部份,則是恰如其分的間夾在障板之間,既美觀且維修方便。



















以下是殘響時間的測試數據

2010年9月6日 星期一

「聲音」的基本特性─音頻、波長、波速、振幅

聲音是一種能量, 通常以「波」的形式進行傳遞,我們可以把聲音想像成水波一般,當你把一塊石頭丟入水中時,會濺起水花並產生漣漪,而這些漣漪就是能量在水中傳遞的樣子。

只要是波,就會有以下幾種特性,即音頻波長波速、以及振幅


音頻(frequency)
當聲音傳播時,會產生固定速度的振動頻率,我們以每秒幾次振動進行測量,單位記為赫茲(Herz, 簡寫為Hz),也就是說當這個音波每秒振動5000次時,我們記為5000Hz,即5KHz。一般而言,人耳可聽到的音波頻率範圍為20Hz ~ 20KHz

波長(wavelength)
所謂的波長,即波峰到波峰,或波谷到波谷之間的距離,而「波峰」就是波的最高點,「波谷」則是波的最低點。由圖觀之,波長就是音波振動一次所行進的距離

波速(velocity)
波速,就是波的傳遞速度, 由音頻及波長的說明,可知這三者有一個關係式。
剛剛提到音頻為音波每秒振動的次數,波長為振動一次所行進的距離
∴波長 = 波每秒行進的距離 = 音頻 x 波長 
在此順道說明一個自然界的物理現象,波在同一種溫度的同一種介質下,傳遞的速度為固定值,所以音速在常溫空氣中亦為常數。

振幅(Amplitude)
波峰到波谷之間的高度差,我們稱之為振幅。一般而言,振幅可視為能量傳遞的大小,可以想像把一顆大石頭及一顆小石頭分別丟進水中,所產生的漣漪大小及範圍會大不相同,且越接近漣漪外圍,水波越小,這是能量在傳遞過程有所散失而產生振幅變小的現象。





2010年9月3日 星期五

聲學專有名詞介紹 - 分貝(decibel)

因為有的人聽力好,有的人聽力不好,所以對同一個「聲音」大小的感受,其實每個人都不一樣,是一種很主觀的感覺。
那麼在學術及科學上,我們還是需要去把一個「聲音」進行量化,這時候我們會用到「分貝(decibel)」,簡稱dB

在分貝的系統裡,有音場強度都被考慮為最小聽覺音量的倍數,而最小聽覺音量的10倍,就稱為bel(取名自 Alexander Graham Bell)
例如:一個音場強度是10的3次方,則紀錄為3 bels;音場強度是10的6次方,則紀錄為6 bels。
而分貝,顧名思義,分割bel,把一個bel分割成10份,每一份就稱為一個分貝(dB)

分貝的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10^(-12) = 最小聽覺音量(瓦/m2)
                        l=要轉換的音場強度(瓦/m2)

從公式來看,其實可以看出分貝量是不能相加的,就如同聽演唱會時,吉他的音量及主唱的音量若同為70dB,總音量並不是70dB+70dB=140dB
而需要透過公式的計算,
        




              





一般來說,人耳約可聽出1dB的差異,1dB以下則幾乎聽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