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新音響空間十五守則-(二)

延續上一篇文章:新音響空間十五守則-(一) ,本系列文章僅節錄,有興趣可參閱原文


四、 軟調空間比硬調空間好
原文節錄1:地板、天花板、四壁屬於夾板或石膏版或木板釘成者,就是屬於軟調空間。什麼是硬調空間?天花板、地板以及四壁都以鋼筋水泥或磚砌的空間,就稱硬調空間。大部份台灣的居住環境都屬於硬調空間;而大部份歐美、日本的居住空間都屬軟調空間。
原文節錄2:硬調空間無法適量的吸收過多的高頻段與中低頻段,造成聆聽音樂時高頻段過於刺耳或中低頻段過於壓迫的缺點。
原文節錄3:軟調空間可能也會存在低頻段吸收過量,產生低頻不夠結實的缺點。

編按:原作者在這一段下了這樣的標題,我想補充一下。為什麼軟調比硬調好?其實有兩個原因:1.人耳對中高頻音較敏感,所以太硬的空間音樂聽起來會非常不悅耳,而低頻不結實的部份只是讓你感覺好像少點了什麼,但卻還不致於不舒服。2.低頻音因為波長長,所以在處理上比較麻煩,通常還滿佔空間的。

五、要如何把硬調空間轉變為軟調空間
原文節錄1:要將將硬調空間轉化成軟調空間,首先可以動手的就是四面牆壁。這四面牆壁可以請木工師父用石膏板釘一個夾層,夾層裡鋪玻璃纖維棉。這樣的作法既不會耗去太多夾層空間,也可以多一層的隔音效果。
原文節錄2:一般居家的地板都是鋪磁磚或再釘一層實木地板。您可以在這樣的地板上鋪上一塊厚厚的羊毛地毯,地毯的大小最好是大約與喇叭至聆聽位置這一塊空間的大小相近。這一塊地毯的作用在於吸收一些從喇叭射到地板、以及從天花板反射到地板的聲波。通常,這塊地毯只會對中頻以上的頻率有效,對於中低頻、低頻是沒有什麼吸收效果的。
原文節錄3:天花板要避免凹型的造型,多做凸出的造型或弧形。因為凹型會使聲音聚在某處,而凸型或弧形可以擴散聲波。將天花板分割成幾個區,以每區互不相連的原則來設計造型。
編按:這個部分補充一下,其實多擺一些家具,或沙發椅也有幫助。

六、硬調變軟調之後,空間的表面要如何處理
原文節錄1:喇叭後牆要硬。只需要較小的擴大機,再藉由後牆的反射,結合成足夠結實的聲音。
原文節錄2:側牆要吸收。在喇叭與聆聽位置之間的二側牆做吸音表面處理。這個區域是喇叭發出聲音後,第一次反射音的來源。而第一次反射音如果過強過多,會對直接音造成干擾,影響定位感的清晰。此外,因為第一次反射音過多,也會造成中高頻以上對人耳的壓力,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聲音太亮太刺耳。
原文節錄3:聆聽位置後面要擴散。從聆聽位置開始到後牆的這個區域來做擴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