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

噪音指標介紹 ─ NR曲線 ( Noise Rating Cureve )

NR曲線類似 類似 NC,源自於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評定方式如同 NC(Noise Criterion),但音頻範圍為 31.5Hz - 8kHz。
部份評定標準如下:

最大聲壓等級(dB)
NR曲線 中心頻率(Hz)
31.5 62.5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
NR 0 55 36 22 12 5 0 -4 -6 -8
NR 10 62 43 31 21 15 10 7 4 2
NR 20 69 51 39 31 24 20 17 14 13
NR 30 76 59 48 40 34 30 27 25 23
NR 40 83 67 57 49 44 40 37 35 33
NR 50 89 75 66 59 54 50 47 45 44
NR 60 96 83 74 68 63 60 57 55 54
NR 70 103 91 83 77 73 70 68 66 64
NR 80 110 99 92 86 83 80 78 76 74
NR 90 117 107 100 96 93 90 88 86 85
NR 100 124 115 109 105 102 100 98 96 95
NR 110 130 122 118 114 112 110 108 107 105
NR 120 137 130 126 124 122 120 118 117 116
NR 130 144 138 135 133 131 130 128 127 126

本文參考自這裡

噪音指標介紹 ─ NC ( Noise Criterion )

NC(Noise Criterion)發源自美國,是一種用來評比室內噪音的指標,把不同的聲音頻率區分出來檢視,而在歐洲,則較常使用NR(Noise Rating Curve),我們將另文介紹。

NC是以音頻63Hz ~ 8kHz的曲線進行評比,以下為部份等級標準
Noise Criterion 中心頻率 (Hz)
63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
音壓等級 (dB)
NC-15 47 36 29 22 17 14 12 11
NC-20 51 40 33 26 22 19 17 16
NC-25 54 44 37 31 27 24 22 21
NC-30 57 48 41 35 31 29 28 27
NC-35 60 52 45 40 36 34 33 32
NC-40 64 56 50 45 41 39 38 37
NC-45 67 60 54 49 46 44 43 42
NC-50 71 64 58 54 51 49 48 47
NC-55 74 67 62 58 56 54 53 52
NC-60 77 71 67 63 61 59 58 57
NC-65 80 75 71 68 66 64 63 62

本文參考自這裡

聲學小常識-減噪係數NRC

減噪係數NRC(Noise Reduction Coefficient),又稱吸音係數
源自於美國ASTM,是一種用來評定材料減噪能力的一種指標。意思是聲音撞擊材料後能量損失的現象,所以NRC越高,表示吸收音波能量的能力越強。

計算方式為材料分別在殘響室以250Hz,500Hz,1000Hz,2000Hz條件下測得的噪音吸收百分比之平均值。
通常取到小數點下兩位,且以0.05為最小單位。舉例來說,若以計算出來的平均值為0.87,則在評定上此材料的NRC為0.85。

註:一般常見無沖孔鋁平板(厚度1.0mm)吸音能力約為0.15

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

聲學小常識-聲音的原理

所謂「聲音」,本質上是一種能量,透過各種類型介質(空氣、水、玻璃...)的振動進行傳遞,而人可以感覺到聲音,也是透過耳朵的鼓膜接收到振動所產生的感覺。

聲音是一種波動,就像水波一樣有著各種形式跟高低,能量小的可以穩定如井中漣漪,能量大的則騷亂如海浪,
聲音在物質中傳遞速度會隨著物質的溫度及密度提高。

除了日常生活常聽到的聲音之外,還有許多不同種類的聲音,例如視力不好的蝙蝠透過發出人耳聽不到的高頻音來偵測障礙物而能在空中安然飛行,人類則利用這個原理,在船艦裝置類似儀器(聲納)來偵測水面下物體。

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游泳池的噪音控制 - 台北市靜心國小

過去若我們要對室內空間進行噪音控制時,通常會使用吸音棉讓聲音在通過時被分散瓦解,繼而減低音量。但這套方法碰到室內游泳池之類的高濕度空間時,也不太適用,因為在這類型的空間中,吸音棉也會變成「吸水棉」,它會吸收空氣中的水汽,而導致吸音效果大幅降低,甚至產生材質劣化影響外觀。

那麼,要如何不使用吸音棉卻又要達到吸音效果呢?SoundMicro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我們在游泳池的天花板架設了大量毋需任何吸音棉的SoundMicro吸音障板,陣列排列的形式,恰可與游泳池水道上下呼應,形成完美搭配。

燈具的部份,則是恰如其分的間夾在障板之間,既美觀且維修方便。



















以下是殘響時間的測試數據

2010年9月6日 星期一

「聲音」的基本特性─音頻、波長、波速、振幅

聲音是一種能量, 通常以「波」的形式進行傳遞,我們可以把聲音想像成水波一般,當你把一塊石頭丟入水中時,會濺起水花並產生漣漪,而這些漣漪就是能量在水中傳遞的樣子。

只要是波,就會有以下幾種特性,即音頻波長波速、以及振幅


音頻(frequency)
當聲音傳播時,會產生固定速度的振動頻率,我們以每秒幾次振動進行測量,單位記為赫茲(Herz, 簡寫為Hz),也就是說當這個音波每秒振動5000次時,我們記為5000Hz,即5KHz。一般而言,人耳可聽到的音波頻率範圍為20Hz ~ 20KHz

波長(wavelength)
所謂的波長,即波峰到波峰,或波谷到波谷之間的距離,而「波峰」就是波的最高點,「波谷」則是波的最低點。由圖觀之,波長就是音波振動一次所行進的距離

波速(velocity)
波速,就是波的傳遞速度, 由音頻及波長的說明,可知這三者有一個關係式。
剛剛提到音頻為音波每秒振動的次數,波長為振動一次所行進的距離
∴波長 = 波每秒行進的距離 = 音頻 x 波長 
在此順道說明一個自然界的物理現象,波在同一種溫度的同一種介質下,傳遞的速度為固定值,所以音速在常溫空氣中亦為常數。

振幅(Amplitude)
波峰到波谷之間的高度差,我們稱之為振幅。一般而言,振幅可視為能量傳遞的大小,可以想像把一顆大石頭及一顆小石頭分別丟進水中,所產生的漣漪大小及範圍會大不相同,且越接近漣漪外圍,水波越小,這是能量在傳遞過程有所散失而產生振幅變小的現象。





2010年9月3日 星期五

聲學專有名詞介紹 - 分貝(decibel)

因為有的人聽力好,有的人聽力不好,所以對同一個「聲音」大小的感受,其實每個人都不一樣,是一種很主觀的感覺。
那麼在學術及科學上,我們還是需要去把一個「聲音」進行量化,這時候我們會用到「分貝(decibel)」,簡稱dB

在分貝的系統裡,有音場強度都被考慮為最小聽覺音量的倍數,而最小聽覺音量的10倍,就稱為bel(取名自 Alexander Graham Bell)
例如:一個音場強度是10的3次方,則紀錄為3 bels;音場強度是10的6次方,則紀錄為6 bels。
而分貝,顧名思義,分割bel,把一個bel分割成10份,每一份就稱為一個分貝(dB)

分貝的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10^(-12) = 最小聽覺音量(瓦/m2)
                        l=要轉換的音場強度(瓦/m2)

從公式來看,其實可以看出分貝量是不能相加的,就如同聽演唱會時,吉他的音量及主唱的音量若同為70dB,總音量並不是70dB+70dB=140dB
而需要透過公式的計算,
        




              





一般來說,人耳約可聽出1dB的差異,1dB以下則幾乎聽不出來